其达到的效果都一致的,自适应屏幕大小来改变页面布局适应当前屏幕。
10年积累的网站设计制作、成都做网站经验,可以快速应对客户对网站的新想法和需求。提供各种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。让选择我们的客户得到更好、更有力的网络服务。我虽然不认识你,你也不认识我。但先网站设计后付款的网站建设流程,更有滦南免费网站建设让你可以放心的选择与我们合作。
类似爸爸,老爸,爹地,叫法不一样而已。
一、自适应网页设计
自从2010年,Ethan Marcotte提出了 “自适应网页设计”(Responsive Web Design)这个名词,指可以自动识别屏幕宽度、并做出相应调整的网页设计。
他制作了一个 范例,里面是《福尔摩斯历险记》六个主人公的头像。如果屏幕宽度大于1300像素,则6张图片并排在一行。
如果屏幕宽度在600像素到1300像素之间,则6张图片分成两行。
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,则导航栏移到网页头部。
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以下,则6张图片分成三行。
mediaqueri.es上面有更多这样的例子。
这里还有一个 测试小工具,可以在一张网页上,同时显示不同分辨率屏幕的测试效果,我推荐安装。
二、需要允许网页宽度自动调整
“自适应网页设计”到底是怎么做到的,其实并不难。
首先,在网页代码的头部,加入一行 viewport元标签。
viewport是网页默认的宽度和高度,上面这行代码的意思是,网页宽度默认等于屏幕宽度(width=device-width),原始缩放比例(initial-scale=1)为1.0,即网页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积的100%。
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这个设置,包括IE9。对于那些老式浏览器(主要是IE6、7、8),需要使用 css3-mediaqueries.js。
三、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使用绝对宽度
由于网页会根据屏幕宽度调整布局,所以不能使用绝对宽度的布局,也不能使用具有绝对宽度的元素。这一条非常重要。
具体说,CSS代码不能指定像素宽度:
width:xxx px;
只能指定百分比宽度:
width: xx%;
或者
width:auto;
四、相对大小的字体
字体也不能使用绝对大小(px),而只能使用相对大小(em)。
body {
font: normal 100% Helvetica, Arial, sans-serif;
}
上面的代码指定,字体大小是页面默认大小的100%,即16像素。
h1 {
font-size: 1.5em;
}
然后,h1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1.5倍,即24像素(24/16=1.5)。
small {
font-size: 0.875em;
}
small元素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0.875倍,即14像素(14/16=0.875)。
五、流动布局(fluid grid)或瀑布流
“流动布局”的含义是,各个区块的位置都是浮动的,不是固定不变的。
.main {
float: right;
width: 70%;
}
.leftBar {
float: left;
width: 25%;
}
float的好处是,如果宽度太小,放不下两个元素,后面的元素会自动滚动到前面元素的下方,不会在水平方向overflow(溢出),避免了水平滚动条的出现。
另外,绝对定位(position: absolute)的使用,也要非常小心。
六、选择性加载CSS
“自适应网页设计”的核心,就是CSS3引入的 Media Query模块。
它的意思就是,自动探测屏幕宽度,然后加载相应的CSS文件。
上面的代码意思是,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(max-device-width: 400px),就加载tinyScreen.css文件。
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,则加载smallScreen.css文件。
除了用html标签加载CSS文件,还可以在现有CSS文件中加载。
@import url(“tinyScreen.css”) screen and (max-device-width: 400px);
七、CSS的@media规则
同一个CSS文件中,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,选择应用不同的CSS规则。
@media screen and (max-device-width: 400px) {
.column {
float: none;
width:auto;
}
#sidebar {
display:none;
}
}
上面的代码意思是,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,则column块取消浮动(float:none)、宽度自动调节(width:auto),sidebar块不显示(display:none)。
八、图片的自适应(fluid image)
除了布局和文本,”自适应网页设计”还必须实现图片的 自动缩放。
这只要一行CSS代码:
img { max-width: 100%;}
这行代码对于大多数嵌入网页的视频也有效,所以可以写成:
img, object { max-width: 100%;}
老版本的IE不支持max-width,所以只好写成:
img { width: 100%; }
此外,windows平台缩放图片时,可能出现图像失真现象。这时,可以尝试使用IE的 专有命令:
img { -ms-interpolation-mode: bicubic; }
或者,Ethan Marcotte的 imgSizer.js。
addLoadEvent(function() {
var imgs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“content”).getElementsByTagName(“img”);
imgSizer.collate(imgs);
});
不过,有条件的话,最好还是根据不同大小的屏幕,加载不同分辨率的图片。有 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条,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可以实现。
只要遵循这8条设计准则,我相信你们可以很快的设计出自适应的网页出来。
感应式设计,简单来说,就是当用不同设备访问时,能够根据设备的宽度和高度对设备进行动态的适配;例如,用iPhone4、iPhone5、iPhone6、PC、iPad访问同一个网址,正好能打开一个适合该设备的一个HTML5的页面,不留白边,不变形。这就算是感应式设计了,也就是本文说的“屏幕自适应”。由于设备分辨率不同,长宽比不同,如果设计一次,就要适应所有的屏幕(包括PC),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:
1. 如果等比例缩放,内部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,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;同时,设备屏幕之间不存在等比例的关系,所以同样会有部分屏幕内容无法显示或留白边;
2. 如果把小屏幕适配好,放在更高的大屏幕里面,那两边就会有白边;或者把图扯大,这样就会变形;
3. 如果把大屏幕适配好,放在小屏幕中,就有些部分会丢失。
除非借助未来的AI(人工智能)的发展,否则很难自动解决这个问题。以前的网站设计,其实也是分开几种版面进行设计的,例如,根据宽度为多少时候采用一种设计板式。
所以,我就纳闷了,现在HTML5工具到底是如何实现感应式的呢?
经研究发现,一共有两种方式:
第一种,伪“感应式”设计:(HTML5模板类方案)
上图是HTML5模板类测试结果,依次是iPhone4、iPhone5、iPhone6
可以看出iPhone4时,变形最严重,iPhone5效果最好,iPhone6是等比例缩放后,两侧边缘,有些像素显示不了。
因此,这种“感应式”,称之为伪“感应式”HTML5工具,在设计时不会留白边,但是要求尽量把内容都往中间放,需要设计一张名为“背景”的底图,用于拉伸时用。
存在的问题:
1. 内容都要居中放置,别放上下个边;例如,把按钮放到最下面,iPhone打开后,就会看不到按钮;
2. 不可能适应PC、Pad等设备。
结论:
简单、应急时使用。
第二种,多版面感应式设计:(VXPLO互动大师方案)
用于互动大师,通过添加 Device控件的方式,实际上还是需要设计几个版面(设计上多数可以Ctrl-C +Ctrl-V,所以设计上并不算麻烦),因此本质上是真正的“感应式”设计,只要稍微勤快点儿,是可以一个URL地址,完美适应多个屏幕的,包括PC和Pad。用于互动大师,通过添加 Device控件的方式,实际上还是需要设计几个版面(设计上多数可以Ctrl-C +Ctrl-V,所以设计上并不算麻烦),因此本质上是真正的“感应式”设计,只要稍微勤快点儿,是可以一个URL地址,完美适应多个屏幕的,包括PC和Pad。
结论:要做真正的“感应式”设计,自动适应多个屏幕,又不想写代码,就只能用互动大师去做。设计中不会出现任何变形或丢失情况,不过需要多设计几个版面,一般如果是手机端的轻应用设计iPhone 4 5 6的分辨率就可以了。
html5企业网站和自适应网站并不是矛盾,只能二者取一的。HTML5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标准,是构建以及呈现互联网内容的一种语言方式,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应用的开发。而自适应网站模板是让同一张网页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,根据屏幕宽度,自动调整网页内容大小。
两者没有说哪个好,一个是编程技术,一个是设计样式。
自适应网站模板就是能实现电脑、平板电脑、手机的自适应,不同像素终端获得同样的呈现效果,随着浏览方式的改变,网页实现多终端自适应。
本身是现成做好的自适应网站,用户下载自适应网站模板后,只需把原本网站的素材改成自己的东西,解决了如何才能在不同大小的设备上呈现同样的网页。
使用HTML5的localStorage即可。
例如:
当文本框值发生变化时,存储数据
localStorage.mydata=$('input').val()
下次打开时,读取
$('input').val(localStorage.mydata||'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