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全景不是凭空生成的,要制作一个360全景,我们需要有原始的图像素材,原始图像素材的来源可以是:
10年的顺义网站建设经验,针对设计、前端、开发、售后、文案、推广等六对一服务,响应快,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。成都全网营销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,自动调整顺义建站的显示方式,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,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,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,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,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。创新互联从事“顺义网站设计”,“顺义网站推广”以来,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。
A、在现实的场景中,使用相机的全景拍摄功能得到的鱼眼图像
B、通过建模渲染得到的虚拟图像
下文中的表格对比了在不同的设备、拍摄机位、拼合模式、拍摄难度下所能获得到的鱼眼图像
原始图像素材类型 采用的相机设备 采用的机位 采用的拼合模式 特点描述
鼓形,两边被切的鱼眼图像:
上下弧线处180度
Nikon或Canon单反相机
Sigma 8mm镜头 竖直拍摄
拍摄水平一圈四张鱼眼图像,用(Drum)模式拼合:
拍摄简单
图像清晰
推荐
全帧,四边被切的鱼眼图像:
对角线180度
Nikon单反相机Nikon 10.5mm镜头 竖直拍摄
拍摄水平一圈六张或者加天地两张鱼眼图像,用(Fullframe6+X)模式拼合:
拍摄较为复杂
图像清晰
全帧,四边被切的鱼眼图像:
对角线180度
Nikon单反相机Nikon 10.5mm镜头 横向拍摄
拍摄水平一圈四张或者加天地两张鱼眼图像,用(Fullframe4+X)模式拼合:
拍摄较为复杂
图像清晰
整圆,所有角度都能够达到180度及以上
Nikon或Canon全画幅单反相机适马8MM鱼眼镜头 横向拍摄或者竖向拍摄
拍摄水平两张或者三张鱼眼图像,用(Circular)模式拼合:
拍摄简单
图像清晰
虚拟图像,由三维建模的场景渲染获得:
90度*90度
3Dmax
Maya
AutoCAD
或其他软件建模 无 渲染正方体形式六个面的图像,用(Cube Face)模式拼合:
效果可自行设定
要拍摄全景素材我们需要用到一些专业设备,如下:
数码单反相机
鱼眼镜头
全景云台
三脚架
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图片素材来生成360全景图片
第一步:拍摄全景图原始素材
由专业的摄影师使用专业相机、鱼眼镜头以及三脚架拍摄汽车、房间或者其他需要360全景展示的对象照片
我们来看下备用的三张原始素材
第二步:使用“PTGui Pro”软件合成全景图片
下载“PTGui Pro”软件( 下载地址)并安装,然后打开软件:
根据提示,点击“加载图像”,将拍摄的全景图原始素材导入,如下图:
----------
接下来点击“对准图像”
如果图像拍摄的位置准确,软件会直接进入到全景图编辑流程
通常,这里我们不要对图片进行改动,直接关闭编辑器进入下一步“创建全景图”
而有时候图像拍摄的不那么准确,那么我们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对图片进行调整
如图:
我们需要比对左右的2张图片,找到图像上重合的点(至少3个点)来进行标记
如图:
在上图我们一共找了若干个两张图片重合的点并作了标记,如此这般,需要对全部有可能有重合的图片都至少标记3个“控制点”。
----------
调整完图像之后,我们可以创建全景图了
设置输出的文件目录,点击“创建全景图”,我们就获得了加工好了全景图片。
来看下我们得到的全景图片:
这个图片就是所谓的“全景图片”了,看得很晕吧,没关系,还只是半成品,通过第三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工这张图片以生成效果精美的360全景展示效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三步:使用“Pano2VR”软件实现360全景效果
下载“Pano2VR”软件( 下载地址)并安装,然后打开软件:
在上图中,点击“选择输入”,将第二步生成的全景图片导入进去;同时点击“新输出格式”的下拉框,选择“HTML5”选项,然后点击“增加”按钮
如图
点击增加按钮后得到
设置立方体面片尺寸为700
设置输出文件的输出目录后,点击确定,就开始生成360全景效果了
打开输出目录我们看到
此时,浏览器会自动打开上图中的.html文件,360全景效果就可以被欣赏到了
请记得将“images”目录下的6张图片通过微盟后台上传全景图片的位置上传到微盟的服务器,您就可以通过手机端来查看360全景效果了
VR语言开发,其实就是3D编程引擎的语言。VR如果没有3D引擎支持是无法进行开发的。上面提到的3D引擎和编程所需的SDK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C/C++
这是毋庸置疑的。大多数3D引擎使用的都是c或C++开发的,必定效率高吗Oculus 提供的SDK也是使用C++ 行开发的。 Gear VR是在安卓设备上运行,需要使用Android NDK基于 C++ 进行开发。Unreal 引擎同样使用 C++ 进行开发。MiddleVR 提供了基于 C++ 的 SDK。
其次是 C# 。 Unity 把 C# 当作脚本语言使用。在 VRPN 中可以使用 .NET bindings for VRPN 作为开发语言。不出意外的话, HoloLens 也一定使用的是 C# 。
再次就是 Javascript 。它也是 Unity 的一种脚本语言(即使选择的人并不多)。但 WebVR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的基数(基友数?)一定会让 Javascript 继续在使用人数上占优(我真的不是黑啊)。即使不考虑 WebVR , three.js , Babylonjs 这类已经非常成熟的 HTML5 3D 引擎也足够证明 Javascript 在 3D 上的强大生命力。
满意就采纳吧
1、点击屏幕交互
点击是最常用的手势,经常用于页面切换。点击引导可以作为注释,用户可以理解H5内容,使用户能够按照H5的节奏操作。例如,在《带上希望的种子去北京》中,用户可以点击手势“检查”行李箱,详细查看H5设计的内容。
2、连续点击交互
连击交互在游戏类中的应用比较多。在游戏类H5中,通常由连续点击生成的数值关联积分排名,具有竞技性质的H5可以进一步吸引用户参与。例如,《漫威电影十周年》的“揍”灭霸小游戏,用户继续点击屏幕,10秒内的点击次数就会计算出整个网络排名。
3、长按交互
长按是用户根据H5引导长时间触摸页面。长按交互用户需要保持手指静止状态,并在设计时提示H5播放进度参考,以避免乏味。例如,从腾讯公益的《敦煌未来博物馆》设计的风化过程来看,用户点击手机即可看到壁画随着年份推移逐渐风化的场景,还可以唤醒用户心中的文化保护意识。
4、滑动交互
拖拽交互必须在长按交互的基础上滑动,从一个点拖动到另一个点可以让用户自行控制速度。适合图片展示类的H5。例如,在《睡姿大比拼》中,用户可以拖动角色肢体来创建各种有趣的睡眠姿势。
5、重力交互
重力交互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表达形式,用户可以轻松get到H5获得乐趣,这意味着手机硬件能升级给H5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利用重力感应、陀螺仪、速度加速器等硬件,对H5的玩法进行创新,提高用户的代入感。例如,安装在《一“陆”狂飙,极速挑战》上的赛车游戏是通过手机重力传感来调整小车的方向。
6、全景交互
全景交互在屏幕中以360度展现所有场景,用户可以通过滑动移动场景。这种H5格式(如VR)需要关注整个场景的设计,边界连接要足够顺畅,全景加载内容较大,一定要注意用户等待和屏幕卡顿的问题。例如,华为出品的《我的荣耀5G世界》中全景互动展示了未来丰富多彩的5G世界。
以上几种就是现目前比较常见的H5交互元素,如有帮助请采纳~
想成为VR/AR领域的产品/交互设计师:
第1件事是体验。
其实体验VR的成本很低,你只需要一台屏幕尺寸在4.7寸以上的手机和一副VR眼镜就可以了。VR眼镜最便宜的可以在淘宝上买谷歌的Cardboard,十几块钱,效果也很好。内容上不要满足于那种虚拟电影院看3D电影的,那种不能算VR。请先翻墙(很重要),谷歌一下VR类的app,这里推荐几个:Google Cardboard,VRSE,Discovery VR,InMind VR等。或者可以去这里找一些优质的iphone VR app:VR-iPhone
第2件事是了解VR的原理了。 比如你可以了解由16台Gopro组成的Google Jump平台;如何运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能力将这16个视频转换成VR视频;如何确定事物的远近关系;如何避免视频间的裂缝等。你还可以通过Viewer Profile Generator来调整显示参数,一方面纠正画面变形,另一方面也学习VR眼镜的原理(顺便补习一下高中物理的光学成像)。
第3件事是学习VR设计。还是cardboard的网站,这里的developer内容中有Designing for Google Cardboard的设计指南(可以用谷歌翻译),通过它了解设计VR内容时的一些重点:头部追踪、保持用户控制、音频和触觉反馈等一些我们平时没有想到的设计原则。有安卓手机的同学除了能体验比iPhone多得多的VR内容外,还可以下载一个Cardboard Design Lab的应用,在VR中学习VR设计。
第4件事当然是动手做啦,做VR内容并不难最简单的方法:大家可以下载一个Google Street View的应用,在里面可以拍摄360度的全景照片,然后在VR眼镜中观看。同学们可以在一个白色房间里,把UI打印出来贴在墙上,再用这个app拍摄下来,不就是个VR UI的demo了吗?会写HTML的同学,可以用HTML5的重力感应功能写互动原型,再用Homido Player的浏览器打开,就可以在VR中观看demo啦~
以上这四件事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熟悉、掌握、运用和生产VR内容。VR之后会如何发展,对于设计师这个职业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和颠覆我们不可预知,但保持一颗好奇、充满探索欲的心,密切关注硬件的发展、技术的变革,在适当的时候开动脑筋,将其与设计结合起来,相信当它真正来临时,我们便可以从容接纳。